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在北京市门头沟的一段盘山公路休息区,褚梦楠停好车子,支起帐篷,打开后备箱,将盛满冰粉的保温桶摆在帐篷下的长桌上,再将咖啡机插上户外电源,码好剩余的物料,抬手把招牌挂在帐篷沿,叫卖起冰粉和咖啡。
一些或骑行或徒步或开车到山顶的年轻人渐渐围了上来,在高温下吃碗冰粉,喝杯冰咖啡,畅饮也畅聊。
“户外游”正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。根据国家体育总局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共同印发的《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(2022-2025年)》,截至2021年年底,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。人们选择徒步、骑行、自驾、露营等方式,身体力行地追求着自由与远方,户外经济也随之火了起来。
褚梦楠和他的合伙人刘爽(化名)在2021年支起了“山顶小摊”,“在山里摆摊这件事其实很多年前就想过,但因为工作一直比较忙,就没有去做。疫情开始后,就想着要么出去找点事儿干吧,去山里玩一玩。正好之前在四川认识的朋友教我做了冰粉,我看山里很少有这种东西在卖,就想着先试试看。”
“周末我们自己玩也得花个几百块,出来摆摊可能挣个几百块,油钱饭钱也就出来了。但其实也纠结了将近两个月到底要不要做这个。”负责制作咖啡的刘爽说。
相较于徒步和骑行群体更多的山顶公路休息区,杨孟吉选择了一处河畔露营地作为自己摊位的“驻点”,“这边一般是家庭露营,带小孩儿来玩的比较多”。
杨孟吉的小摊有浓厚的露营风格,从桌椅到垃圾桶都是专业的户外装备,“我平时也比较喜欢在外边待着,喜欢户外这种感觉。就想做做试试,把后备箱好好布置布置,卖卖咖啡,给大家提供一个方便吧。毕竟能在这种地方喝上咖啡,还算是比较新鲜的”。
随着“户外游”的火爆,户外经济逐渐多元化。初期,从业者们“照猫画虎”地照搬城市中的小摊模式经营,从市场上购入基础的设备、原材料来摆摊。刘爽在创业前进行市场调研时“感觉他们不太专业,而且产品不太对得起价格”,便萌生了“产业升级”的想法,从咖啡生豆烘焙到最终的饮品出品力图“客制化”,“我爱好咖啡很多年了,家里也有专业的机器,在山里制作大众更容易接受的精品咖啡,为什么不试试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