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采摘、套袋、贴标、装箱,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魏庄村的一排排大棚里,饱满的葡萄沉沉地坠着,果香四溢,种植户们正忙着收获;甘肃省张掖市临泽现代寒旱农业产业园的菇房里,白白胖胖的双孢菇争先恐后地从肥沃的基质中探出圆滚滚的“脑袋”,畅快地享受智能控制系统创造的18摄氏度恒温“空调房”……要说这葡萄和双孢菇的共同点,除了长势喜人外,它们还都是设施农业的产物。
设施农业,听起来是个颇为陌生的概念,但其实,人们熟悉的日光温室、大棚、规模奶牛场、深水网箱等都属于其范畴。用专业化的语言解释,设施农业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,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,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的农业类型,涵盖设施种植、设施畜牧、设施渔业和提供支撑服务的公共设施等。
看,科技绘就好“丰”景——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步伐加快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树立大食物观,发展设施农业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”“设施农业大有可为,要发展日光温室、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,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,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”。
当广袤田野涌现越来越多的温室大棚;当白羽肉鸡住上全自动化鸡舍;当运用循环水的池塘设施养殖由“开放式散养”革新为“生态式圈养”……近年来,我国设施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,设施农业已成为城乡居民菜肉蛋奶等各类农产品供应的重要来源,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、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1、从“看天吃饭”到“四季不断” 果蔬住进“智能房”
走进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建丰千亩辣椒标准园,随处可见大棚种植户忙碌的身影。一株株刚种下不久的秋延辣椒苗翠色欲滴,铆足了劲儿向上长,勃勃生机在大棚里晕染开来。
“我们基地的面积有1000亩,全部使用新型双层连栋、双层单体钢架大棚,采取水肥一体化、绿色防控等技术,大棚四季不断档,年产辣椒达到6000吨。”建丰公司负责人王乃军说。
在永丰县,设施蔬菜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。“我们设立了江西省首家县级蔬菜产业发展中心,通过加强政府引导、项目带动和政策扶持,着力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向规模化、品牌化、标准化、绿色化发展。”永丰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涂年生向记者介绍。
今年47岁的永丰县佐龙乡菜农艾光才,最初只是小打小闹种蔬菜,如今已拥有200多亩设施大棚。“以前搞农业是靠天吃饭,现在可不一样啰!靠技术、靠科学,咱心里有底!”艾光才告诉记者,他的农场享受了县里每亩2000多元的奖补政策,每个大棚都铺设了水肥一体浇灌设备,开展“早春空心菜——秋延辣椒轮作栽培技术”,年产值达400多万元。
目前,永丰县蔬菜设施大棚面积约5万亩、播种面积10万亩,带动全县近5万农户从事设施蔬菜生产、管理、销售、社会化服务等,不仅守好了市民的“菜篮子”,也鼓起了农民的“钱袋子”。
下一篇:别让做“良心饭”的人寒了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