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,把水资源保护并利用好,既关系着人居生活的幸福指数,也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。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5周年之际,记者深入采访长江沿线的重庆、湖北、安徽和江苏等地,探访我国治水工作取得哪些成效。
数字化赋能系统治理
一滴水从取用到净化再到重回江河,走过了怎样的历程?走进安徽六安水管家集控中心,一滴水的旅程跃然眼前。
水质净化厂的流量如何?排水调度是否通畅?管网运行有无故障?在六安水管家智慧调控系统监控室,巨幅屏幕上的数据不断刷新,全市1370千米供水管网、909千米污水管网、1505千米雨水管网、21座泵站、7座水质净化厂、4座自来水厂等信息尽收眼底,过去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44.8%,现在城区14条黑臭水体完成治理销号,水管家治水模式助力六安重回水清石见。
“长江经济带城镇治污治水的关键在于系统治理,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不同主体在给水、排水、污水处理等环节‘单兵作战’,不仅治水成本高,效果也不明显。”长江生态环保集团董事长、党委书记王殿常告诉记者,水管家以系统治理的思路治水,构建了以管网为重点,集厂网河、供排涝、投建运于一体的水循环完整闭环管理系统,覆盖了取水前端、居民小区、市政管网、末端处理等环节。
据统计,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在长江沿岸城市已投运325座污水厂(站),污水处理能力达426吨/日,建设及投运管网1.8万公里,治理完成区域的雨污水溢流污染减少70%,32处重点黑臭水体变清流。